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举办首届文化产业论坛
10月11日,英国威廉希尔公司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首届文化产业论坛圆满举行。本次论坛
以“变局下的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刘士林教授、同济大学解学芳教授、中山大学宋俊华教授和山东大学刁统菊教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理论研讨。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经理程遂营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论坛由副经理张召鹏主持。
程遂营对与会教授和参会师生表示欢迎。他说,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重要场合发表讲话时都明确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身处大变局之中,我们所有人的信念、意志力执行力以及思考力都在经受考验。他分析了当前文旅产业发展背景和趋势,希望文旅学子更加关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举措、新业态和新动能,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有更深刻的认识。
刘士林以“开新局与新轴心时代”为引子,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今年的新冠疫情,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将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的影响,包括对经济、政治、社会、文明习俗造成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他以“开新局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为主题,从城市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承乱象、文化产业的双刃剑与文化传承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阐释。他强调,文化的传承创新,建立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上;文化的发展建设,要有长远规划,要有百年大计,需要一代一代人积累。
“一方面是需要人近接触的传统文化产业下降,另一方面短视频行业、‘三微一端’、手游等行业逆势上扬。”解玉芳将疫情时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总结为“冰火两重天”,“因此,疫情大背景加速文化产业走向新趋势。”她指出,利用全新的技术创新资源优势,深度挖掘、展示文化与创意,形成数字化、在线化、网络化、体验化、智能化的新业态与新模式集聚,这将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与表征。
宋俊华教授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的研究态度,从数字化时代对非遗保护的影响、非遗保护的模式选择和非遗保护的风险防范三个方面,对数字化时代非遗保护的模式选择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提出,要在非遗保护里正确认识数字化时代对非遗保护的影响,因类制宜地选择非遗数字化保护模式,坚持非遗保护的伦理原则和契约精神,同时也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对话协作平台。
围绕“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传承”的题目,刁统菊教授结合田野考察的相关案例,对传统手工艺的内卷化、从乡土化到再乡土化,多元主体的文化消费与自觉对传统手工艺的影响,传统手工艺如何保持生命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她认为,在当下社会语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形下,传统手工艺应当积极保持和培育创造力,维系原有的文化价值或进行创新,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讲座过程中,师生们针对中国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新业态、新特点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相关问题,同与会专家进行了互动交流。“专家们对文化政策的解读很精彩,对文化发展的趋势讲得很深入,我们听完这些报告后,感觉受益匪浅。”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8级本科生岳梦娜如是说。
“这次论坛的议题关注当下,贴近现实,专家们的论述主题鲜明,层次清晰,值得认真学习。”张召鹏在对专家报告进行总结时说,“变局下的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深入研究,变局下文化遗产保护需要防范风险。”他说,变局中有新开局,危机中有新机遇,希望广大同学开拓理论视野,加强专业学习,重视文化积淀,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坚力量。